新春走基层小蘑菇种出大产业潇湘晨报

白癜风这个病怎么治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921/4699270.html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那么怎样选准产业,发挥好能人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记者的镜头到宿州市泗县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去探访一下,看一看小蘑菇如何种出大产业。

在宿州市泗县屏山镇大李村的双孢菇种植基地,白茫茫的连片大棚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可是走进大棚里面却是光线极暗。

宿州市泗县屏山镇大李村双孢菇种植基地技术员李素梅

这里面这么黑是因为这个蘑菇不能见光,如果见了光,它的颜色就会变了,变成黑色的,品质就会下降。

和平常看到的圆圆、小小的双孢菇有些不同,记者发现这里的双孢菇个头还真不小。

记者:这边最大的能长到多少?

宿州市泗县屏山镇大李村双孢菇种植基地技术员李素梅:最大的能长到二斤八两。

李素梅的丈夫孙孙,是这个双孢菇种植基地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由于管理科学、精细、到位,这里的双孢菇不仅能长大个头,产量也十分可观。

宿州市泗县屏山镇大李村双孢菇种植基地负责人孙孙

从第一茬菇采摘,到最后一茬,大概是在7个月的时间。

每天都能在这采。每一平方从第一茬菇到末茬菇,能采30到35斤左右,年产值大概在万左右,效益还是非常好的。

孙孙前些年在外省打工,学到了双孢菇种植技术,也跑开了市场。年在镇村扶贫干部动员下,他回到家乡大李村,建设了8个大棚种植双孢菇。小试牛刀就迎来了“开门红”,年孙孙决把大棚扩建到40个,可是前期多万元的投资,让夫妻俩心里还是有些打鼓。这时镇村干部又一次上门,给他们送上了定心丸。

宿州市泗县屏山镇副镇长韩冰

我们为他争取了专项(扶贫)资金50万元,进行扩大再生产,同时我们又协调农业农村局为他争取了(秸杆综合利用)项目资金万元。

有了县镇村的全力支持,孙孙大胆干了起来。两个月时间,30多个大棚就拔地而起,仅仅1个多月,大棚内的菇料都上了架。从去年10月份开始,新建的大棚陆续迎来采收期。由于双孢菇质量优良,前来采购的外地客商络绎不绝。

河南客商程浩今天能拉七八吨吧,去年大概收了有快上千吨,主要是做蘑菇出口

在孙孙的带动下,现在附近又发展起3户双孢菇种植大户,面积达到了8万平方米左右。周边不少年纪较大或者家中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的村民,在基地里都能找到一份活干。用工高峰时能有多位村民在这打零工。

宿州市泗县屏山镇大李村村民李光林

长期在他们这个厂里面上班,月工资在五六千块钱这样,离家近,还是非常方便的。

宿州市泗县屏山镇大李村双孢菇种植基地负责人孙孙

年我们准备再继续扩建60个大棚,争取把产量和利润再翻一番,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也带动乡亲共同去致富。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作为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泗县近几年瞅准食用菌产业良好的市场前景,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秸秆资源,积极争取了“食用菌秸杆综合利用项目补贴”,整合各类扶贫以及涉农资金,采取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许多在外务工的能人也在好政策的鼓励感召下返乡创业,示范带动了一大批食用菌种植户。产品除了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外,还出口到欧美国家。每年可以产生上亿元的经济效益。

宿州市泗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庆松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我们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两三年之间,我们全县这些菌类的企业和个户,由几户迅速发展到目前的40多家,我们下一步重点往两端发展,补全产业链,进一步地来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来源:安徽新闻联播)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400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