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有效破解城市社区党建难题,以基层党建工作引领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泗县运河街道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落实“四抓四强”举措,初步形成了共驻共建、互联互动、资源共享、管理有序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抓组织体系强堡垒。运河街道从优化党组织设置入手,建立了以街道工委为主体、社区党组织为堡垒、小区党支部为单元、网格党小组为细胞的四级城市党组织体系,筑牢了党在城市社区的工作基础。
建好“大体系”。运河街道建立了街道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联席制度。会议每月度召开一次,“大工委”由街道办党工委书记召集,社区“大党委”会议由社区书记召集。研究解决城市党建工作和难点问题,遇有重大问题随时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同时,深化拓展“双报到”活动,分布在城市社区的50多个机关事业单位、21个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在街道办的9个城市社区登记报到,参与社区管理服务。
抓实“小网格”。运河街道坚持哪里有党员,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哪里有群众,党的工作就覆盖到那里的思路,不断延伸党的组织和工作触角。成立以来,根据街道办疫情防控工作实际,把9个社区划分为50个网格单元,成立50个临时党支部,负责做好党员管理、矛盾调处、便民服务等工作。
打造“连通体”。为有效把大体系、小网格有机融合,运河街道尝试运用“互联网+”技术,把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内容进行整合,先后投入10余万元,开通“民情直通车”,通过手机和电脑终端,对群众的需求事项在线办理,实现了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难在网中解、情在网中结。同时,针对社区流动党员多、流动去向分散的实际,社区依托 抓资源整合强功能。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运河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党组织优化、整合辖区人力、物力、财力和社会资源,共谋社区发展,共同开展社区公益事业和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活动,做到条块联运、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共同做好美化环境、维护稳定、促进和谐和帮扶困难居民群众工作,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围,变社区“独唱”为大家“合唱”,实现人力、物力、财力、场地等资源利用最大化、节约化。
党员共管,激发队伍活力。针对社区党员年龄、文化、职业等层次多样的实际,运河街道坚持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将社区党员分为流动类、在职类、退休类等5大类,分层建立党员管理台账。同时,对单位在职党员实行“双重管理”,结合“双报到”活动,驻社区单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不定期到社区开展活动,6.26疫情防控,共有名党员参与社区工作。社区党组织定期将机关事业单位“双报到”党员在社区的工作表现、义工服务活动情况反馈给其所在单位党组织,作为党员年度考核重要参考。
抓互联互动强服务。运河街道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指导社区党组织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活动计划,主动邀请驻社区单位来参与,每月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和公共志愿服务,变封闭的社区为开放的社区,参与到社区建设、管理和便民服务上来,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不断增强,群众满意度、幸福感持续提升。
深化共建服务。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召开会议,结合各单位业务特点、党员特长等,围绕社区管理、文明创建、社会治理等重点,制定活动计划,开展项目化共建和“菜单式”服务。
开展公共志愿服务。深入开展“党员做义工、服务当先锋”活动,社区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搭建党员发挥作用平台,发挥网格交织互动作用,促进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建立疫情防控宣传、治安巡逻、文艺宣传、义查义诊等志愿者服务队36支余人,累计服务党员群众2.3万人次。
推行网格化服务。运河街道按照每-户配备1名网格员的标准,配备网格员余人,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综合代办服务,变群众“找上门”办事为网格员“走下去”服务。今成立以来,累计化解矛盾纠纷65件,排查安全隐患81个,服务居民余人次。
抓建章立制强保障。一是建立大工(党)委决策议事制度。建立例会制度,街道“大工委”会议、社区“大党委”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因工作需要,可随时组织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传达上级党组织有关部署要求,研究讨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和社区建设重大事项,对辖区内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作出决议。完善社区协商议事会,对社区内发生的重大问题以及事关社区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务进行民主议事协商,对社区民情进行收集、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社区居委会对物业公司、业委会的指导、监督和协调,维护各方合法权益。
建立驻区单位党组织报到制度。驻区单位党组织要到社区党组织报到,定期与社区党组织沟通联系,每季度至少1次。社区党组织通过定期走访、召开联席会议或座谈会等方式,对区域化党建工作进行部署、推进、督促和总结评议。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围。
建立双向沟通服务机制。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通过定期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加强与辖区单位的联系沟通,了解辖区单位需求及对街道社区工作的意见建议,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辖区单位主动加强与所在街道、社区的联系,积极参与支持街道社区各项工作,结合本单位实际及党员特长认领公益项目,从政策、人才、技术、物资、资金、信息、教育、阵地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郭琼)
来源:中安在线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