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的屈辱,十四年的抗战,中华大地涌现出许许多多永不屈服的英雄儿女。他们前赴后继,成为中国衰落的中流砥柱和民族未来再造的扛鼎者。正是有了这些前辈们的艰苦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愿以吾辈之热血,再造盛世之中华。
在新中国成立的过程中,有多少杰出的革命者献出了生命,又有多少将领带领我们一步步走向胜利?他们浴血奋战、勇往直前,只为祖国的胜利和未来的繁荣昌盛。他们的贡献值得永远铭记。
年的大典上,开国将军有人,如今已全部离世。最后一位去世的开国中将,也是我国最长寿的开国中将,于年去世,享年岁。他就是张震。
张震功勋卓著,很多人认为张震将军的实际贡献超过中将军衔。解放战争时期,张震担任三野参谋长,淮海之战中,作为参谋长的他更是队伍中的定海神针。
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张震都是一个传奇人物,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
张震出身贫寒。因父亲早逝,母亲余朵莲无力抚养4个孩子,便将他交给镇上的手艺人张继伦收养。张继伦给张震取名张建生,养父母没有子女。他把张震当成自己的骨肉,从来不告诉张震自己不是亲生的。
年,5岁的张震被父母送到私塾读书,一年后到万寿宫小学读书。7岁时,张震听说了岳飞的故事,非常崇拜这位历史英雄。因为岳飞的儿子们都是以“雨”字头命名的,所以他把名字改成了“震”。
父母以编篮子、做豆腐为生。张震学习这么多年,是极限。张震考上县城第二高级小学后,实在没钱买纸笔等学习用具,他就到处找废纸或石板,在河边用树枝搭建的沙滩上练习书法和算术题。
在学校,张震受到进步教师的影响,他们教学生《共产党宣言》,有时上课发小册子,下课后马上拿回去。久而久之,张震似乎看到了中国人民挣脱贫困的希望,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事业充满信心和向往。
与此同时,张震的养父患有肺结核,家里的经济状况更加紧张。年幼的张震不得不去当学徒,换一口饭吃,也为家里减轻负担。
在年至年的学徒生涯中,小张震已经看到了军阀统治下的贫苦社会,这让他暗暗下定决心,要为穷人而战。张震的思想觉悟也很高。年,也就是说,在他快十二岁的时候,他加入了劳动少年团,担任副团长。
年轻热情的张震一边在杂货店当学徒,一边参加革命宣传活动。年10月,张震看到有人打着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的招牌招生,兴奋不已,立即报了名。训练非常严格,张震也不怕吃苦,但时间一长,他发现他们根本不是在招兵买马,而是在为军阀和军官服务。他失望至极,觉得自己走错了路。有时他躲在被子里哭,甚至想念父母。
然而,正巧年4月,张震收到一封家书,彭老总率领革命队伍在张震家乡会师,著名的平江起义就发生在这里。当张震得知这个消息时,欣喜若狂。张震迫不及待地给教官写了一张假条,逃出军校,回到了家乡。随即加入我军,能力过硬的张震终于正式加入红军,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开启军旅生涯。
张震当时虽然很年轻,但非常机智勇敢,从不惧生死,敢杀敢拼。特别是在广昌战役中,当时司号手的耳朵被炮弹打聋了,张震给了他一个手势去示范,却发现听不到号手的号角声,张震的耳朵也被震聋了。
在这最危急的时刻,机智的张震迅速意识到,果断采取措施,立即率先冲向敌人。经过激战,我军取得局部胜利,张震却不幸中弹负伤。随后,张震伤势加重,疟疾复发,只好跟随部队返回。
随着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中国革命越走越远。张震的革命道路越走越远。
年,当对国民政府反动政府的大屠杀告一段落时,蛰伏两年之久的我党党员又一次在中华大地燃起星星之火。这一年,对张震来说意义重大。五月,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十月,他成为我们党的一员。这一年,他才十七岁。
从小积累的奋斗经验,让年幼的张震具备了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心理素质。即使与穷凶极恶的敌人面对面,他也丝毫不慌张,反而能沉着应战。这种大将风范让上级十分欣赏,张震也成为井冈山培养的年轻将领之一。
年,长征开始,国民政府带来的巨大打击并没有让这个年轻人气馁。历任红三军团四师十团作战参谋、三营营长、团部通信主任等职,参加了强渡湘江、四渡赤水、直罗镇等战役。他在红军时所受的苦难并没有使他屈服。相反,他在漫长的磨练史中磨练了心智。
在一次担任团部通信主任的调研中,张震招募当地居民当向导,制定了“从天而降”的作战方案,即撑伞前进。当引导员到达米时,便衣班出发,随后张震带领部队再次向前推进。如遇敌情,向导会撑伞报警。依靠这一方法,到天亮时,张震率部顺利返回指挥部,从而圆满完成侦查任务。
张震逐渐成为一名成熟的将军。他不仅能勇敢地与敌人作战,而且学会用计谋分化瓦解敌人,以较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斗效果。红军到达陕北后,与东北军作战。张震沿途巧妙地散发大量抗日传单,向东北军喊话:“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红军帮你们打回东三省!”果然,东北军被张震此举分散了注意力,斗志大打折扣。可以说是不战而屈兵。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党的领导下,张震同志积极参加抵制外辱。从驻山西办事处工作人员,到豫皖苏抗战根据地的开辟,从新四军的发展壮大到多次战役的亲自指挥,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刚步入中年的张震将军义无反顾奔赴各地,为国家的未来燃烧青春。说实话,这一刻,他真的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板桥集战役中,张震带领战士与装备精良的日军作战,不仅没有让敌人有机可乘,还英勇击溃了一架日军战机。这是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第一次击落日寇战机,这一战果极大地鼓舞了军心士气。
年,张震在指挥战斗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身体。当时他并不在意,只是简单包扎了一下,继续指挥战斗。这颗子弹一直留在他体内,直到新中国成立。
山南、肃南、泗县、莱芜、孟良崮……三两名是一方水土,随着党的发展,张震将军走遍大江南北,为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一条平坦的道路。然而,抗战刚结束,张震将军就投入到了三年解放战争中。11年来他在战争中为国家立下的丰功伟绩,11年来他成长起来的一代将军,足以让人民记住他。
诚然,抗战前,张震将军可能还是个毛头小子,就像一个刚成立不到三十年的党。从年到年,张震一行在战火中成长,一个能担国家兴亡的英雄,一个能担时艰的英雄。
新中国成立后,张震将军参加了 ,除了为解放中国沿海岛屿作出贡献外,他还曾到南京陆军讲武堂学习。3年后任南京陆军学院副校长,5年后任南京陆军学院校长。
在南京陆军学院,他积极研读伟人的许多著作,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为共和国的成长提供了一大批最有才华的干部。在年的授衔仪式上,他被授予“开国中将”称号。
动乱时期初期,张震受到迫害,但他没有屈服,也没有对共产主义失去希望。他虽被下放,但仍与反革命集团作斗争。
年,在总理的支持下,张震将军复出,开始负责水利工程的筹备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全国后勤工作迅速拨乱反正,恢复正常工作秩序。
年3月,中共军委筹划建立国防大学,这件事自然落在了张震的肩上。同年11月,张震担任国防大学校长。在他的手中,国防大学的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为祖国的改革开放输出了大批人才。可以说,他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奉献了一生。年,中央提拔他为上将。
从年到年3月最后6年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张震连续6年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
在他担任中央军事副主席期间,他努力把我军打造成一支现代化的铁军,完全符合邓小平提出的“四个现代化”的要求。这位为国铸剑强军的战地老兵,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依然为国发光发热。
我们国家有张震将军这样为国家谋幸福的革命家。不是让军队在现代化进程中固步自封、保持原有的那一套,而是紧扣时代大潮、自强不息。
但张震不仅自己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对孩子的教育也严而又好。在他的言传身教下,5个孩子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张震有四子一女。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们选择了长大参军报国。长子张晓阳、次子张连阳、四子张宁阳均被授予少将军衔。三子张海洋更上一层楼,与父亲同在一个级别,都是上将,女婿寿小松也是我军少将。
新中国成立后,开国将领中的六星家族,只有张震一家,成为一段佳话。门上闪闪发光。特别是张海阳上将、张震上将,成为我军唯一一对“上将父子”。
年9月3日17时,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岁。这位国防大学的创始人成为最后一位离开我们的开国中将。
翻开厚厚的中国近代史,我们会看到许许多多像张震将军这样的人物。正是这些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不惧死亡的身影,造就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英雄不朽,不是因为荣誉,而是因为人民。生生不息的人民将铭记他们的功绩,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