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手握订单奔小康央广网

又到了“收菜”日子啦!早早地,安徽泗县瓦坊乡陡张村菜农就开始忙活起来了,在地里采摘自家种植的时令蔬菜。驻村扶贫的工作队,采取“打包式”服务,让菜农们结束了蹲在集市上卖菜的日子,大胆地发展起了“庭院经济”,小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来自合肥学院的驻村工作队的第一书记朱世群向记者介绍,工作队借力合肥学院与泗县的“农校对接”平台,学校供应1.8万教职工就餐的食堂,拿出40%的采购量,优先采购帮扶村---泗县瓦坊乡陡张村和山头镇惠庙村的农产品,以“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为突破点,精准推进特色种养业,充分发挥产业扶贫在增收脱贫中的作用。学院统一采购,价格比合肥蔬菜批发市场略高,统一运输减少中间环节。“田间地头”联接着大学生的餐桌饭盘,实现农户增收和学校食品安全保障的双赢。

统一收购的大卡车停在了村子的东面,前来送菜的农户络绎不绝,采购本着“一根葱不嫌少,一车瓜果也不嫌多”的原则,老百姓家中只要有农产品,多少都可以来交易。陡张村的李大爷,骑着一个电动三轮车,带来了自己种的大冬瓜。一个冬瓜九斤,卖了四块五毛钱。“我就一个人生活,这么大的冬瓜我一个人也吃不完。听说村里来收蔬菜,我就想着看看能不能换上一袋买盐的钱,想不到这一个冬瓜还真卖掉啦!”

帮扶工作贵在精准,也重在精准。为了进一步提升帮扶工作的成效,工作队深入各庄各户,调研他们的种养优势和意愿,一户一策制定特色种养计划,采取“订单式”种养殖计划,做到了让贫困户“种什么心中有数、收多少心中有底、卖哪里心中无忧”。结合地方养殖传统,由村委会根据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选出有能力、有意愿养殖的贫困户,双方签订养殖帮扶协议,由合肥学院提供帮扶资金,乡畜牧站等部门配合做好防疫及技术服务,由驻村工作队代为购买鸡羊种苗、饲料和养殖设施,并实施全程监督。贫困户张步华按照订单,种了2亩黑花生,又认领了6只“扶贫羊”。他说:“致富的路子,工作队都给俺们铺好了,我们只要好好发展生产就能脱贫致富,这两亩花生和6只养,我预计能收益2万元!这样的日子有盼头!”

在山头镇惠庙村一户农家旁边,三亩菜地里蔬菜长势喜人,小白菜绿油油、萝卜红彤彤,一派丰收景象。菜园子的主人王玉侠,在地里忙得不亦乐乎。有了政策的扶持,王玉侠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将这片增收致富的“试验田”搞得红红火火。王玉侠父母患病、丈夫残疾,家庭里需要人照顾,她出去打工挣钱显然不现实。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指引下,走上了特色种植业发展之路,家里的8亩地种上了6亩蔬菜,仅这一项年收入就突破2万元。

“给钱给物不如给条致富路”,通过农校对接和发展“订单式”特色种养殖,该县余名困难群众脱贫致富,人均年增收元左右。该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朱世群说,老百姓从“扶上马走一程”到“甩开膀子加油干”的过程中,更加感受到党的政策的温暖和扶贫干部的奉献,也更加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念。(单珊)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545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