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年,大唐帝国与南诏国的战争已经持续了数年,唐军逐渐扭转战争初期的不利局面,收复了安南地区的全部失地。唐军高级将领们论功行赏、加官进爵,底层士兵们也不禁欢呼雀跃,这些士兵出生入死、伤病累累,早就期盼着这场战争尽快结束了。来自河南道徐州、泗州地区的八百名士兵,此时驻守在桂州(今广西桂林),他们已经离开家乡五年多了。按照原定时间三年就应该调换了,家中父母的身体是否安康,孩儿是否已经长高了,故乡的亲人、故乡的山水不时在睡梦中出现。徐泗观察使崔彦曾一向治军严厉,不体恤底层士兵的疾苦,尽管驻守桂州的徐泗戍卒多次提出返乡请求,可是这位高权重、日理万机的崔大老爷忙得很,怎么会在意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如今战事已经趋于平歇,从大唐各地抽调的军队陆续整编返回原籍。徐泗戍卒们也整理行装,准备奔向归家的长路,就要见到久违的父母妻儿了。许多迹象表明,事情似乎正在向着众人期待的方向进展,就连这次主持战争胜利的主将、静海军节度使高骈,不久后也调回朝中担任右金吾卫大将军。然而上面传回来的消息,却宛如在众人头上泼了一盆冷水。崔彦曾大老爷的答复是,目前徐泗镇经费非常紧张,不能再派出部队接防,要求士兵们继续原地驻守。据说是崔彦曾的亲信部将尹戡、徐行俭等人提出的建议。士兵们群情汹涌、怒气滔滔,我们这些人远离故乡、出生入死,上头一句话就有家不能回,难道要让我们终老此地、客死他乡吗?想起这些年经受的艰难困苦、长官的贪婪凶暴,众人再也遏制不住心中的怒火,在下级军官许佶、赵立可等人带领下打死了带队将官。他们知道抗命不遵、擅杀长官乃是大罪,朝廷绝不会轻易放过这件事。于是推举管理粮料的军官庞勋作首领,打开库房取出兵器、盔甲,索性自行结队返回家乡。这些徐泗兵都是正规军出身,以“土风雄劲,甲士精强”著称,攻州克县、势如破竹。沿湘水北上抵达岳州(今岳阳),取道长江东下,经浙西、淮南后,再经润州(今镇江)向北。众人归心似箭、思乡情切,离家乡已经越来越近了。朝廷见返乡士兵们来势汹汹,一边让崔彦曾进行安抚,一边暗中准备消灭他们。途中各地藩镇见朝廷的态度不明朗,也不想太过招惹他们,许多地方都对他们予以放行,有的地方还提供兵器给养。期间流落在各地的散兵游勇、强盗土匪也纷纷加入进来,北上的队伍不断壮大。入秋以后,天气逐渐转凉。看着沿途的似曾相识的平原房舍、越发熟悉的俚语服饰,返乡士兵们心中一片欣喜。当年十月,北上队伍进入宿州城。徐泗观察使崔彦曾见他们势力大增,急令都虞侯元密带兵围攻。元密低估了返乡士兵们的战斗力,以为他们不过是乌合之众,率领三千官军正面对战,却被返乡士兵们伏击大败,元密也死于乱军之中,其余的官军只得向庞勋投降。庞勋率军乘胜追击,直扑徐州城下。徐州城内的崔彦曾急忙组织防守,可城中已经人心浮动、惊惶失措。崔彦曾自知与返乡士兵已经到了不共戴天、誓不两立的地步,就把他们的家人抓起来,押上城头全部处死。可想而知,这些辗转行军数千里,只为与家人团聚的远征士兵们,在城下见到父母妻儿的人头滚落,该是如何摧心裂肺、痛苦万状。离别数年的亲人,竟然在这种情况下相见。最后一面,竟是绝别。返乡士兵们近乎疯狂,趁着天降大雾四面猛攻冲进城中,杀死了当初给崔彦曾出主意的尹戡、徐行俭等人,崔彦曾被俘后也被处死。此时起义军声威大震,附近许多失地流民、绿林好汉都来投奔。庞勋就在徐州建立起自己的军政体系,任命在桂州起事的许佶、赵立可等人为部将,其他跟随自己的老兄弟分别任职。派出人马分兵出击,占领濠州(今安徽凤阳),在泗州(今安徽泗县)、都梁城(今江苏盱眙北)与官军混战。随后向南攻打舒州(今安徽安庆)、庐州(今安徽合肥),向北征讨沂州(今山东临沂)、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攻克滁州、和州(今安徽和县)等地。庞勋这时已经有十余万部属,占据数州之地,他必须考虑今后的出路了。于是便派遣使者进京,请求朝廷封自己为武宁军节度使。在当时朝廷对地方控制能力严重削弱的情况下,这个要求也不算太过分。有许多藩镇就是自行推举节度使,甚至部将杀死长官取而代之,而各地军阀和朝廷官员之间利益勾连,事后朝廷也不得不予以承认。可庞勋带兵造反这个事,实在有损大唐朝廷的脸面了。你既不是世家大族出身,也并非勋贵官员,一个军队中的低级小官,随便拉起一支数百人的队伍,就能在大唐境内攻城掠地、纵横千里,搅动天下大乱。如果不灭了你这只上窜下跳的小公鸡,旁边那些看热闹的猴子岂不都跟着闹起来了,如此下去将置朝廷威仪于何地。朝廷派出义成节度使康成训等将领,以及各地藩镇和沙陀、吐谷浑等部落,组成徐州行营、徐州北面行营、徐州南面行营进行围剿。这时鱼龙混杂的起义军暴露出军纪松弛、侵扰百姓等问题,渐渐抵挡不住朝廷重兵的攻势。出征海州、寿州(今安徽寿县)、泗州的部队受挫失利,与沙陀部首领朱邪赤心的精锐骑兵交战接连败退,起义军的大本营宿州、徐州相继陷落。公元年九月,起义军主力与沙陀骑兵遭遇,庞勋在蕲县附近战死。十月,最后一支起义军部队在濠州全军覆灭。至此,八百返乡士卒再无存活。也许他们临死前,还会想到当初返回故乡的渴望吧。“兄弟们,跟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