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泗县司法部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县着力推广“百姓评理说事点”建设,并积极促进其发挥作用,灵活采用多种形式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定准“星”。将“百姓评理说事点”建设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找准服务人民群众的切入点,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领域个性化的法律服务需求,及时有效化解人民群众内部矛盾,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百姓评理说事点”工作的根本标准。目前,全县已有10个村“百姓评理说事点”建成投入使用,大杨镇10个村“百姓评理说事点”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选好“点”。立足“人气旺”,把“点”设在村文化广场、村超市、便利店等人群聚集地,为群众“唠家常”提供场所。结合各镇村实际,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搞“一刀切”,深入挖掘村(社区)文化渊源,灵活多样打造“百姓评理说事点”。
配好“人”。从村居工作人员、普法志愿者、法律明白人、村居法律顾问、“两代表一委员”、“五老”等热心公益事业、受人尊重的同志中选聘1到2名信息员。信息员在“点”上倾听群众说事,及时听群众意见、记录群众反映的问题。
做好“事”。规范化建设,统一悬挂标识牌、公示工作流程和信息员联系方式。强化资源整合,积极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所等司法行政工作资源,为“百姓评理说事点”组建一支专业服务团队。信息员通过定期、不定期的方式,到“百姓评理说事点”组织开展活动,对收集到的问题信息进行梳理分类,汇报到村协调解决,对于调解不成的,及时上报司法所、派出所等职能部门,必要时由司法所报请镇党委政府研究解决。
“‘百姓评理说事点’是人民调解创新工作载体,通过设立遍布城乡的点,建立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在‘唠家常’的过程中,把人民群众诉求等社情民意反映出来,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把法律政策宣讲出去,实现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脉相通、上下同心、同频共振。”泗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丁仪表示。(吴林林梁军荣)
来源:中安在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