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革命”,让脏乱差的农村渐渐变美。但“美”还不够,只有以业为基,才有持久生命力。泗县把农村环境整治“五个结合”,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请看人民日报——人民数字重磅推出:
这是一场告别陋习的攻坚战!
这是一场全民参与的大会战!!
这是一场只有进行时的持久战!!!
年以来,泗县通过在农村一体化整治垃圾、污水、改厕“三大革命”,来全面实施“三大战役”,打造出美丽中国的“泗县样本”。
这是一场告别陋习的攻坚战——高位推进治理成效显著
池塘里,没有漂浮的垃圾和乱飞的蚊蝇,取而代之的是种有观赏植物的浮岛。塘与塘有沟渠联结,死水变成了活水,清洁干净。不但池塘装上了“活水系统”,就连农户家的厕所也用上了污水改厕微动力技术。
“如果没有环境整治的决心,就没有美丽乡村的建设,这个村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泗县黑塔镇副镇长张健说。
记者现场看到整洁的民居、干净的路面、齐全的健身器材、文化休闲长廊和广场,房前有栅栏式的“QQ农场”,绿化整齐划一,石榴树、香樟树、冬青树,一路走一路看……看着眼前这一切,怎样也想不到,几年前这里是全镇最脏、最乱、最差的村。
韩徐村是泗县农村环境整治巨变的一个缩影。
从去年2月份起,围绕农村人居环境这一重点领域和突出短板,早谋划、早布局、早启动,泗县集中开展农村陈年垃圾治理歼灭战,用三个月时间清理陈年垃圾20.3万吨,清理建筑垃圾33.8万立方,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全覆盖,建成“户分类、市场化保洁公司收集转运、县处理”运行体系,基本做到“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比省市对陈年垃圾治理和农村垃圾治理市场化全覆盖的时间要求提前5个月完成任务。全省“三大革命”实施后,又及时对行动方案优化提升,进一步拓展三大革命的内涵和外延,提出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三清四拆”(清沟渠汪塘、清柴草秸清、畜禽粪便,拆旱厕、拆破危房屋、拆畜禽圈舍、拆私搭乱建),为“三大革命”打牢基础,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为了确保“攻坚”一战成功,泗县坚持“一把手”高位推进机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乡镇长主抓农村环境整治,在全县上下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县、乡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办公室具体抓的工作格局。
目前,全县完成“三清四拆”清理沟渠汪塘.15万余方、柴草秸秆58.8万余方、畜禽粪污46.68万余方;拆除旱厕个、破危房屋36.98万平米、畜禽圈舍个、私搭乱建23.49万平米,并加快每个自然庄一座公厕的建设进度,探索出了一条全域整治道路,实现了农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认同感的提升。去年,泗县农村环境整治“三大革命”考评全省靠前、全市第一。
这是一场全民参与的大会战——机制保障培育环境自觉
楼台隐隐,街清户洁,款款村落成碧玉;绿树依依,温馨人家,一笔和谐生传神。
走进泗城镇大吴村,不时传来的欢声笑语打破了村庄的宁静,一群老年人悠然自得地漫步在休闲广场。
“过去污水横流的场景不见了,苍蝇蚊子少多了,厕所里气味也好多了”,村民胡丽霞与记者谈起了改厕后的感受。在县、镇村的三级推动下,该村三百余户的厕所在短短两个月内全部改造结束,并且村里还对接污水处理项目,铺设污水管网,对住户的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这是一个乡村通过环境整治发生的蝶变传奇。
谁能想到,昔时没有一条像样出行路出名的大吴村,如今却一跃成为安徽的美丽乡村。
在农村环境整治过程中,泗县打一场全民参与的大会战,建立了“县级负责、乡镇组织、村为主体、社会参与、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有效调动了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农村人居环境保卫战的积极性。用市场机制管长效。引进大型专业保洁公司,建立“集中收集、直运加转运、集中处理”的科学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实现全县农村垃圾一体化处理。推行农村污水处理厂专业化市场化运行管理模式,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进村庄农户厕所、污水专项整治。对集体资源进行集中整治,通过发包、改造等形式,实现资源再利用,既增加村集体收入,又节约管护成本。用自治机制管长效。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管护要求写入村规民约,坚持村庄整治与户下环境整治相结合,在农户中推行“六净一整齐”和“七不七要”家庭环境标准。大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并在每个行政村设立村级爱心超市,通过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村级公益等多种方式积分,让群众凭积分到爱心超市换取需要的生活用品。通过小超市的撬动作用,营造了群众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管、自己爱的良好氛围。
有了高效的工作机制,有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环境整治,一场美丽乡村的精彩蝶变,在泗县大地悄然进行。
这是一场只有进行时的持久战——以业为基“五个结合”确保常态有效
初冬的墩集镇石梁河村这几天格外忙碌,一块块连片的塑料大棚内郁郁葱葱,草莓长势喜人。基地技术人员向记者介绍说,再过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人们在春节就可以品尝到产自墩集的优质草莓了。
墩集草莓扶贫产业园位于石梁河村,规划面积亩,由当初的16家30多亩露天常规种植,发展到今天已建成亩。通过园区带动,实现贫困户66户、人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草莓园区已经成为墩集镇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我们将以草莓基地建设为依托,利用3-5年时间,全力打造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新型田园综合体,带动周边村民脱贫致富。”墩集镇党委书记郑文举告诉记者。
“三大革命”,让脏乱差的农村渐渐变美。但“美”还不够,只有以业为基,才有持久生命力。泗县把农村环境整治“五个结合”,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以贫困村、贫困户重点,按照硬化道路通庄达户的标准,全域推进村庄道路建设,积极推进“”林业扶贫工程,引导农民改变传统一家一户分散养殖模式,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向经果林庭院经济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培育和打造一批亮点村庄;与土地增减挂钩工作相结合,科学划定实施范围,建立专项调度机制,彻底整治“空壳村”;与林业生产相结合,按照“一路一特色、一镇一景观”的思路,全力做好连村公路、村前屋后绿化,努力把连村公路、村前屋后建设做成精致、高档次的美丽乡村风景。与群众的需求和老百姓的期盼相结合,发挥村民理事会、爱心超市作用,以评选“五面红旗”、村组“三面红旗”、十星级文明户等契机,强化措施,大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6月25日,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副司长王旭东带队赴泗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题调研。调研组高度认可泗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肯定了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工作态度、工作机制、工作成效,建议将环境整治“三清四拆”措施和农户微动力污水处理的经验和做法在全国全面推广学习。泗县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上,先后被评为年度安徽省农村环境“三大革命”考核先进县;年被省委确定为安徽省人居环境三年行动示范县;年宿州市农村环境“三大革命”陈年垃圾清理考核第一名;除此之外,泗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历次全市检查中多次获得第一的好成绩。截至目前,共接待河南、山东、江苏,皖南等省内外及周边市县观摩学习达多次。
“开弓没有回头箭”,泗县在人居环境工作上还按照“产业发展、自然风貌,历史文化”等不同特点,在国、省干道重要沿线打造一批“特色型”村庄;按照“干净、整洁,有序”标准,对全县其它村庄进行全覆盖打造“普通型”村庄。正以创建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示范县为抓手,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与污染防治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美丽泗县新篇章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