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宋州砀山(今安徽省砀山县)人。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他是唐末黄巢起义军的将领之一,后来投降唐朝,受封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在黄巢失败后的军阀混战中崭露头角,成为河南最大藩镇。传记《梁太祖实录》是对他生平的详细记载。他曾经率领军队平定了安史之乱,被封为梁王。但是他篡位称帝后,对百姓实行残暴的政策,导致民不聊生。
关于他的评价,近现代一些史学家对于朱温的评价也不高,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便是朱温的篡位、嗜杀、荒淫等方面。王夫之曾评价朱温“起于群盗,凶狡如蛇虺,无尺寸之功于唐,而夺其三百年磐石之社稷”。
朱友贞朱友贞是后梁末代皇帝,为后梁太祖朱温的嫡子,母张夫人。他出生于宋州砀山(今安徽省砀山县)。关于他的事迹,我找到了一些信息。在公元年六月,朱友贞的兄长朱友珪发动政变,杀死了朱温,并假传遗诏,让朱友贞杀死了朱温的养子朱友文。而后朱友珪登基称帝,封朱友贞为检校司徒、东京留守,并代理开封府尹。在禁军兵变中诛杀了朱友珪,在东京称帝。
关于朱友贞的人生经历,许多学者和历史名人都进行了评价。后唐庄宗李存勖认为:“朱友贞穷兵黩武,亲近小人而疏远忠臣,导致百姓民不聊生,军士疲于战斗,最终亡国。”宋代史学家司马光认为:“朱友贞为人温厚恭谨,并没有荒淫无度的行为,但他宠信赵、张等佞臣,让他们作威作福,疏远了敬翔、李等忠臣,不听取他们的劝告,才导致后梁的灭亡。”
马皇后马皇后,原名马秀英,出生于宿州闵子乡(今安徽宿州)人。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结发妻子。史载马氏仁慈、聪明、有见识。嫁给了朱元璋,一起经营家庭。作为郭子兴的养女,马秀英足够优秀,但她没有嫌弃“一穷二白”的朱元璋。她虽出身富豪之家,又贵为帝后,但富而不奢,贵而不骄,一生随夫南征北战,忧勤相济,助丈夫成就千秋。
《明史》赞誉马皇后“仁慈有智鉴,好书史”。朱元璋数次在朝堂上,在满朝文武大臣面前盛赞马皇后为"家之良妻,犹国之良相"。马皇后辞世后,宫中之人十分怀念马皇后,以歌寄托思念之情:“我后圣慈,化行家邦。抚我育我,怀德难忘。怀德难忘,于万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苍天。”马皇后对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居功至伟,可以说没有马皇后的支持,就没有朱元璋的开国成就。
邓愈邓愈(17年-年),汉族,原名邓友德,字伯颜,泗州虹县(今安徽省泗县)人,明朝开国名将。他跟随朱元璋渡长江,攻克太平(今安徽当涂)、集庆(今南京),直取镇江,屡立战功,升为广兴翼元帅。邓愈转战浙西,屡败元军。因为军功屡次升官,历官佥行枢密院事、江西行省参知政事、江西行省右丞、湖广行省平章、右御史大夫、太子谕德。
邓愈为人简重缜密,智勇兼备,严于治军,善抚降者,功著一时。邓愈因开国之功受封卫国公,子孙世代承袭,至其子邓镇时受到李善长牵连,夺爵被杀。明世宗时邓愈五世孙邓继坤以功臣后续封定远侯,仍获诰券。卫国公历一世一代;申国公历一世一代;定远侯共历五世五代,至明亡而绝。邓愈墓,位于江苏南京雨花台区中华门外雨花南路。
闵子骞闵子骞是春秋末期人物,孔子的得意门生,也是我国历史上的孝子。他的孝行一直为人熟知。至今,关于他的故事“鞭打芦花”依然广泛流传于民间。传说,闵子骞幼时丧母,后母常常虐待他。有年冬天,他身穿继母用芦花制作的为父架车,天寒风冷,衣不避寒,鞭子从继母手中掉落,其父以为是他不愿驾车,便怒而鞭打。明朝编撰《二十四孝图》,其中闵子位列第三。
闵子骞的孝行已经流传两千余载,在北宋时期就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践行孝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孝义精神。闵子骞病逝后,因为他高尚的德行,历代帝王对其屡有追封:唐朝开元二十七年追封费侯、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封琅琊公、南宋度宗咸淳三年又称费公。在今安徽宿州、河南范县及山东济南均有闵子骞墓存在。
宿州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有距今有年历史的小山口遗址、古台寺遗址等历史遗存。早在五千年前就有徐夷、淮夷等部落在这里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期,又有宿国、萧国、徐国等小诸侯国、秦汉设立。隋大业年间,通济渠(汴河)修建,宿州成为交通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