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顺应民心民意喜赢疫情防控与棚户

泗县县长王法立率领政府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在棚户区改造工地现场办公,推进征迁进度

疫情防控以来,泗县房屋征收管理服务中心加强对各征迁工地、征迁临时过渡点疫情防控工作,全天候对各棚改征迁地块开展宣传、巡查工作,对所包保的小区设置疫情防控点,配备红外线测温仪,对进出人员逐一登记并测量体温。同时,工作人员抓住疫情向好契机趁势而上,深入小区发放宣传材料、着力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的浓厚氛围,从而使各包保小区、征迁工地、征迁临时过渡点在“疫控战”中有序开展。

现场办公指导作业

自3月至今,泗县抓住本地疫情降为低风险契机,趁势推进新一轮棚户区改造项目任务,实现新一轮棚户区改造新地块的签约率达超过98.4%,取得疫情防控、棚户区改造双赢局面。

01为民好政策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

在新一轮棚改中,泗县县委、县政府一如既往地坚持阳光征迁、和谐征迁、人文征迁、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

一是实行“提前交房预签约”政策。这可保障让被征迁户能够最快速度拿到补偿款、最早时间选定房屋。

二是“异地安置优惠购买”政策。被征迁户可以最优惠的价格购买异地安置房。

三是实行补助加奖励”政策。在评估价格基础上给予适当补偿,在规定期限内签约交房给予适当奖励。

四是“未经登记房屋产权认定”政策。按照年遥感影像图对房屋进行合法认定,解决了棚户区内房屋无产权等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使被征收户的利益得到了保障。

五是拆建并重,坚持“三最”原则。泗县把安置房规划建设在最佳的位置、具备最优的环境、建成的安置房具有最好的质量。

泗县今年新上马的十几个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大都建设在公园、学校、医院附近,配建小学、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在清水湾公园附近建成的安置小区有清水湾景苑、石梁景苑;在南柳公园建的有南柳花园一、二期、衡万景苑;医院附近建的有城市之光一、二期、学府名城等等。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安置愿景,有效调动了广大被征迁户的签约积极性,变过去的“要他签”为现在的“他要签”,有效提升了签约率。

02五项措施解除遗留的老大难问题

泗县在推进新棚改地块征迁同时,加大了旧地块遗留问题处理力度,千方百计拆除已经征迁地块上的剩余建筑。由于种种原因,泗县历年棚户区改造工作中,还有少数老大难户的剩余建筑没拆除,严重影响回迁安置房规划建设,影响回迁户及时、有序入住新房。

泗县县委县政府认为,排除棚改地块遗留房屋,加快安置房建设,是事关民生和谐、社会稳定、群众宜居宜业的大事,责成政府部门抓紧抓好。泗县政府雷厉风行,采取五项措施,搞好棚户区改造征迁地块上剩余建筑的拆迁会战:

一是聚焦问题,明确责任。按照地块归属和行业划分,将剩余建筑分解到责任单位,由单位组织专班深入户下作过细工作。

二是思想教育先行,积极化解消极因素。根据这些剩余建筑户家庭成员不少是公职人员的实际情况,由纪检、检察部门负责人对这些公职人员进行谈话教育,让他们明白棚户区改造是改善、提升居民居住环境、提高群众幸福生活指数、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利国利民的好事,是党和政府的一项决策,作为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应当带头遵守党纪国法,响应政府号召,无条件拆除棚户区改造地块上的剩余建筑,经过谈话教育,这些公职人员都能积极做好亲属思想工作。

三是依法裁决和人文关怀密切结合。对确有困难的剩余建筑户家庭安排过渡安置房,腾空旧房拆除。

四是严格执法,按章办事。对提出过高补偿要求、无理取闹、拒不签约的剩余建筑户,由执法人员强行拆除,拆除前由县公证处执法人员现场清点财物,办理公证。

五是抓点带面,形成气势,高效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目前,已经签约拆迁协议的棚户区改造剩余建筑户达到二十个,使得剩余建筑大部分已经拆除,这为剩余建筑户的签约起到了良好示范、启迪作用。

5月份,泗县启动了沃华桥北地块棚户区改造项目,一些原来徘徊、观望的被征迁户在事实面前打消了侥幸心理;他们积极签约,在短短20天时间内,这个地块个被征迁户中的户已经签约。签约率为历年最高,达到98.4%以上,顺利实现了泗县年棚户区改造工作开门红。

03顺应民心民意建设美好家园

为什么疫情过后,泗县的居民对棚改的热情不减反增?据泗县政府党组成员、泗县房屋征收管理中心党组书记王广亚介绍:除了政策好、优惠多、工作细外,这次疫情防控,使许多居民感同身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感受到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温暖,深切体会到配套齐全的住房、管理有序的小区,可以大大提高居民幸福生活指数,能大大增加抗击各种风险包括疫情风险的合力。因此,我们是得民心、顺民意,因势利导抓住疫情低风险契机有序开展这一轮棚改。

据悉,泗县已经连续4年获得安徽省棚户区改造先进县光荣称号,4年来泗县棚户区改造面积超过万平方米,涉及征迁地块51个,建设安置小区32个,实施安置房建设套,回迁棚户区改造居民超过一万户。王广亚书记强调,为民办好事、办成事、不出事,需要精心谋划,做到精细作业。为人民群众打造幸福美好的家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美好生活追求,党和政府赋予我们基层工作者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是新时代国家战略规划的使命。

特约记者:刘北南通讯员:周晓虎陈俊杰陈平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135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