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前后,我们这里的小麦即将迎来收获季节,届时将全部送往酒厂进行加工。”安徽宿州泗县的种粮大户孙韩透露,自他种植的单一品种优质小麦种子落地以来,便被各大厂商早早预订,预售期长达余天,依旧供不应求。那么,究竟是何方神圣,能让这些小麦在如此长的时间内依旧保持热销呢?安徽省精心绘制了一张“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地图”,该地图详尽展示了全省个万亩以上优质小麦的分布状况。这张地图不仅直观地反映了省内各地小麦单一品种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成果,更成为了一幅生动的画卷,描绘出金黄的麦浪在骄阳下翻滚的壮丽景象。近日,记者跟随这张“地图”的指引,踏上了宿州市灵璧县娄庄镇沱北村的土地,亲眼目睹了这里的丰收盛景。金穗饱满的麦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农民们辛勤耕耘的故事。小麦抗倒性好,籽粒饱满度亦佳,株型紧凑且抗倒性强,整体长势上乘。”农户胡茂陈随手掐下一株麦穗,轻轻揉搓后吹去糠皮,露出数十颗饱满的麦子。他看着眼前这多亩长势喜人的“淮麦50”,脸上洋溢着笑容:“这些麦子已被提前预订,销售无忧!”
胡茂陈的麦田在地图上“安家”,这里种植的高强筋优质小麦是面点制作的理想原料,吸引了不少外地面粉厂商前来咨询订购。对于这位60岁的老人来说,种植、管护和销售都不再是难题:“我们村前年推行了集中连片单品单种模式,我和孙韩签订了托管协议。从选种到管护,再到收获和销售,一切都由他们负责,既省力又省心。他们以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回收,当场结算。去年我增收了十几万元,今年预计收入会更上一层楼。”一图在手,颗粒归仓。安徽在粮食生产上不仅追求数量,更致力于发展优质专用订单小麦。近年来,该省在标准化和规模化种植的基础上,通过压缩种植品种数量,实现同一生态区内同类型品种的集中种植。这种“单种”和“单收”的管理模式,确保了小麦商品性状的高度一致,同时也为用麦企业提供了专用原料。随着夏收的临近,孙韩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正忙碌于各县乡,查看优质专用小麦的生长情况,进行测产和品质检测,并调配农机手以满足各村镇的收割需求。在泗县草沟镇瓦韩村的小麦收购点,他们仔细检查仓库状况,为即将到来的收获季节做好充分准备。
据了解,泗县生产的软质麦非常适合酿酒。丁克堂介绍说,他们专门为“宿”小麦设立了万斤容量的仓库。当收到万斤小麦时,就会直接运送到古井贡酒等酒厂作为酒粮。这种单品单种的模式使得仓储和运输更加高效便捷。
作为种植大户和金色家园农业社会化服务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孙韩深知自己肩负着将农户与市场紧密相连的重任。他告诉记者:“我们统一种植同一品种,规模效应使得种子、化肥、农药等成本降低,享受更优惠的进货价格。同时,机械化播种、施肥、收割等技术的大力推广,不仅节省了时间,还降低了耕作成本,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优质专用订单小麦的产业链不仅涵盖种植与销售,育种环节同样至关重要。宿州市农业科学院小麦一所所长张玉坤强调,该院致力于技术更新,从源头抓起,培育出抗性好、粉质率高、简化防治工序且适宜皖北生态区的小麦品种,以实现增产与农民增收的双赢。当前,安徽正通过在适宜生态区内推动优质专用小麦的大县、大片和大户建设,引导小农户向现代农业转型,进而提升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的规模化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效率。以孙韩为代表的订单小麦种植大户,充分利用专业公司、村集体组织及土地集中连片经营的优势,通过“村集体+专业公司+农户”的产业架构,实现小麦从田间到厂家的无缝衔接,为夏收时节描绘出一幅繁荣的丰收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