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宿州古城,隋唐大运河遗址尘封古城地下。
宿州,始建于唐元和四年,最初的治所在虹县(今泗县),后迁至于埇桥,唐代辖临涣、符离、蕲县、虹县。
宿州古城最初为一土城墙。明洪武十年(年),始垒石为城。
周围六里30步,共长丈,每丈两垛,共有垛个。连垛高三丈三尺,厚二丈五尺。
辟四门,东门曰“望淮”。西门曰“连汴”,南门曰“阜财”,北门曰“拱辰”。每门上建成楼,外筑月墙。城下有濠,长八里步。宿州治所在城西西北隅。宿州古城,今仅保留一小段为州北古城墙,其城濠清晰可见。
唐、五代、两宋时期的埇桥镇是符离县和宿州治所,所以,宿州城又称作埇城或符离郡。
在北宋时期,宿州因横跨汴水,成为北宋的通都大邑,宿州知州周佚曾向宋廷申请扩城,扩城规模为唐代宿州城的两倍,但因苏轼的奏章《乞罢宿州修城状》而作罢,所以今日宿州古城规模和唐朝时期无异。宿州扩城事件也反映了古代宿州的繁荣景象。
今宿州古城仅存州北一小段古城墙,称为“子城”,是保护原宿州州署的一段城墙,据说原址位于环城路上,为了保护城墙上的“扶疏亭”,而向南平移了。
唐宋时期的宿州城是一座水城,隋唐大运河穿宿州城而过,北宋灭亡后,宿州沦陷,汴河淤废,成为平地,今日宿州的大河南街以北就是唐宋时期的古汴河了。
汴河淤废后,埇桥也不复存在。北宋时期,宿州知州陈希亮发明无柱木拱桥,代替之前的有柱石桥,所以古城区域内的埇桥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大型木拱桥。
7月份,据宿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宿州市老环城河以内(部分区域保留),总面积约亩宿州市古城区域城市设计方案竞赛征集公告。据悉,此次城市设计内容包括规划区域概念性规划和城市设计两部分内容。
或许,宿州古城部分尘封于地下的历史将来会重现的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