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向毛泽东汇报工作,要求派一个团到山东。毛泽东说:“看来还要多一些。”同年召开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党中央确立“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年11月25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要求陈光、罗荣桓率师部及陈旅主力六八五、六八六团全部去山东、淮北为宜。遵照毛泽东的指示,罗荣桓政委和代师长陈光率一一五师师部及六八六团,以东进纵队的名义于年9月抵达鲁南抱犊崮大炉村,开始创建鲁南抗日根据地工作。按照罗荣桓“以抱犊崮为中心,向北向西连接大片山区,向南向东南发展大片平原”的战略构想,一一五师先后发起多次战斗,打通了抱犊崮山区与鲁西、滨海和华中的联系。尤其在滕东,在中共滕东县委的配合下,一一五师歼日寇,打顽军,宣传发动群众,建立民主政权,逐步开创了滕东抗战新局面。
罗荣恒(右一)、陈光(左二)在抱犊崮根据地合影。
拔除东江据点,生俘顽军头目
“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滕县羊庄区区长兼团练的朱十英与滕东南另一个实力派王玉森合作,将庄里、羊庄、木石等六社的区队、乡丁及乡农学校的余支枪、多人拉起队伍,名曰“自卫团”,并经疏通,被徐州国民党专员李明扬委为军事委员会特别纵队第二梯队四十三游击队正、副司令。该队伍一分为二,分别由朱十英、王玉森带领,活动在山亭、羊庄、官桥一带。建队初,他们曾有过抗日宣传和对日军小规模的军事行动。
年2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挺进第七纵队司令申宪武为扩大势力,与朱十英、王玉森互相勾结,申宪武分别委任朱十英、王玉森为第七纵队三团、四团团长。投入申宪武怀抱后,朱十英、王玉森彻底撕掉假面具,与申宪武之流奉行一样的政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横征暴敛,鱼肉乡里,是既带有土匪性质、又有顽军一面的反动武装集团。为巩固发展以抱犊崮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罗荣桓和陈光决定扫除深入根据地的顽军据点——东江。为此,他们召回了暂编第六师第二旅任参谋长的周乐亭(共产党员、一一五师司令部参谋,应第二旅旅长董尧卿请求,被派往该部协助工作)交代任务,让其带苏鲁支队一个连,在董旅配合下消灭申东江两团。周乐亭回来后,向董旅长进行了传达,并研究了具体行动方案。
年12月一天晚上,周乐亭带着警卫人员以拜会朱十英、王玉森两个团长的名义进入东江村,恰好两个团长正在屋内谈天,周乐亭就与他们短谈,等外面部队布置妥当,便起身告辞,朱、王二人起身相送,周乐亭的警卫人员一拥而上,用枪顶住朱、王,将其活捉。周乐亭命两人让部下缴械,朱、王连连点头。最终,周乐亭的连及董旅部队未放一枪就解除了敌人武装,缴获长短枪余支,拔掉了这个钉子。朱十英、王玉森被捉后,于苍山幼麓山正法。
年,一一五师司令部、政治部部分处以上干部合影。左起:陈光、赖可可、萧华、罗荣恒、梁必业、王秉璋、陈士榘、王立人、杨尚儒、苏静、张雄。
山地巧设埋伏,消灭日军运输队
年12月的一天,梁兴初队长带领八路军苏鲁支队四大队由鲁西渡过微山湖,越过津浦铁路,于当月25日晚抵达城东北上户主村一带宿营。在调查敌情时,有老乡反映前两天由费县方向开来不少日军,沿途抢民用木车五六十辆,向滕县城方向而去。四大队判断,元旦将至,敌人极有可能由滕县向费县运送物资。于是,四大队连夜派人去滕县城侦察,发现日军车队将于次日返回。四大队当即决定,在对头沟设伏,消灭日军的运输队,并将此情况上报罗荣桓政委和陈光代师长。
对头沟是滕费公路上的一个险要隘口,呈西南东北走向。沟两侧山高地陡、沟壑纵横,史有“一人守隘,万夫莫向”之称。四大队提出了“打好年关仗,迎接年”的口号,命令一、三营担任主攻,二营打援,指挥所设在公路西北部的山上。
年12月26日9时许,一大队全副武装的日军护卫着数十辆满载物资的牛车沿着滕费公路缓缓而来。当敌人进入设伏圈时,四大队一营长一声令下,埋伏在隘口两侧的战士立刻打响了枪声,当即就有十余名日本兵被打倒,有的牛车被击中起火。日军被这突然的袭击打得措手不及,慌乱中依托牛车仓促应战。日军指挥官小林预感到形势对其不利,为了摆脱困境,就集中三四十人,在机枪、迫击炮的掩护下,抢占了东南侧的水山高地,凭借制高点和火力优势与我军对峙。
战斗至当天中午12时,四大队指挥所命令各营向敌人发起冲锋。一、三营连续向隘口组织起三次进攻未果,且三营十连连长等人在进攻时牺牲。战斗持续到下午,四大队指挥所调整部署,决定以优势兵力消灭水山高地之敌,遂集中9挺重机枪于主攻方向,并把打援的二营两个连队调来参战,增加主攻兵力,在一营长周长胜的指挥下,向日军发起最后的攻击。在强大攻势下,日军有的被歼灭,有的举手投降。至黄昏战斗结束,毙伤敌人90余名,缴获八二迫击炮1门、电台1部、木轮牛车60余辆以及车上战备物资若干。至此,苏鲁豫支队四大队进入鲁南后首战得胜,八路军一一五师特电令嘉奖。
专署成立报道。
建立民主政权,加强抗日领导力量
区党政组织的建立:一一五师抵达抱犊崮山区后,罗荣桓在大炉召开鲁南地方干部和部队同志40多人参加的会议。会后,一一五师、鲁南三地委于年11月分别组织工作团,分赴滕县、邹县、泗县、费县、峄县协助县委开展工作,并适时建立民主政权。一一五师民运干部彭亮担任滕东县工作团团长,工作团抵滕后经过一段时间工作,于年12月在滕三区良子口协助滕东县委召开各支部骨干会议。县委书记王丹墀主持会议,六八六团政治部主任覃士冕到会讲话。会议决定建立二、三两个区的党政组织机构,成员多由一一五师工作团配备。三区办事处以山亭、徐庄、辛召为中心,王韬任区委书记,于依东任区长,程子显(中共党员)任区长助理;二区区公所以羊庄、赵庄、庄里、木石为中心,李宝琛任区委书记,曹兴中任区长。同时,滕东县委抽调部分党员到二、三区配合工作。根据形势需要,为争取国民党县长周同共同抗日,滕东未设县行政机构。
年11月,苏鲁支队奉命配合孔昭同大队、滕东县大队开辟谷山区。在上、下户主和田庄,打跑顽军申宪武,在谷山赶走国民党保安十四旅三团马光汉部,以谷山为中心正式建立了滕四区,杜牧任区委书记,李献光(李瑞)任区长。二、三、四3个区的区政权建立后,在党组织领导下,积极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组建了农、青、妇等群众组织,发动群众进行支前,抗日运动轰轰烈烈。
鲁南行政专署的设立:年5月中旬,罗荣桓带领一一五师政治部等部门为反“扫荡”辗转来到滕东,和夫人林月琴进驻西七里河张传江家,并在此与鲁南三地委书记于化琪商量召开鲁南人民代表大会的事宜。经紧张筹备,大会于年6月11日至13日在七里河南边的九子峪村召开,到会代表余人。罗荣桓在会上作了《关于抗日人民政府的性质和任务的报告》。会议经过充分酝酿和民主协商,按照“三三制”原则选举了鲁南参议会和鲁南专员公署,鲁南著名民主人士彭畏三当选为参议长,于化琪当选为专员。
滕东和鲁南民主政权的建立,是抗日斗争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根据地广大抗日群众的迫切愿望,对于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对敌进行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标志着滕东抗日武装斗争走向了新的阶段。(奋斗百年路)
作者:王长华董萍(作者单位:滕州市委党史研究中心)
特别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