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大寒,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天气,但是在泗县刘圩镇四山村草莓大棚里,鲜红嫩绿的草莓点缀其间,让乡村冬日充满着春的生机。村民汤乐正组织工人,采摘红彤彤的草莓,送到附近的草莓收购点出售,每天产量在三、四百斤左右。
“我也是第一年种草莓,从去年11月底开始陆续上市,刚开始每斤40元左右,目前市场平均价格在20元一斤,每天能收入元左右。”干活的间隙,汤乐笑着说道。
别看汤乐现在天天过着“数钱的日子”,其实在几个月前,不少村民甚至包括四山村的村干部在内,大家围绕村里能不能发展草莓产业争论不休,争论的原因就是不少人说村里的土壤不适合种草莓。
据村里负责人介绍,四山村一带的土壤属于“漏风淤土”,不仅不保水,还容易干裂,而草莓属于根系不发达的苗类作物,因此这种土壤确实不利于草莓生长。事实上,四山村的这种土壤在泗县东北部几个镇并不少见,而周边方圆几十里也很少有种植草莓的。
“我们就带着有意向种植草莓的农户,到县里、到土肥站找相关技术人员,他们告诉我们,这个土壤并不是不能种草莓,只需把土壤改良之后,通过加牛粪、羊粪、鸡粪等畜禽粪便等方式,就可以进行草莓种植了。”刘圩镇四山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李砚介绍说。
在听到专家的话后,汤乐的心里像吃了一颗定心丸,他抱着试一试态度,按照土肥专家开出的“药方”,对20亩土壤进行改良,并尝试着盖起了两座标准草莓大棚。
“这耕地要深耕30公分左右,也可以上一些牛粪、羊粪,使土质疏松一些,添加水肥腐植酸矿物质源也可以改良土壤。”汤乐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党员和一名退伍军人,干这个也是冒着一定的风险的,但如果成功了,可以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如果不成功,我也认为没有什么可怕的,因为这也是人生一种经验。”
大棚建起来后,他将土地进行深耕,购买有机肥料和配比牛、羊粪提高土壤肥力。随后他多次跑到几十公里外的草莓种植专业村——墩集镇石梁河村认师傅、学技术。在驻村工作队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年8月,克服了重重困难,两个大棚草莓在终于顺利“落户”了。在汤乐精心管理下,大棚里的草莓茁壮生长,并结出丰硕成果,一经上市就收到了消费者的欢迎,而汤乐也在家当起了“莓”老板。
“乡村振兴关键靠产业,目前我们四山村山芋种植面积达到余亩,瓜蒌亩,西瓜种植面积达到余亩,另外草莓产业也已经初具成效。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72万元,今年保守估计将达到万元,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的成果。”四山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朱兆旭介绍说。(董立厚刘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