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通海泉通东海的传说

通海村:运河兴衰古镇成村位置:泗县草庙镇距离:位于泗县草庙镇东,距宿城约公里从泗县县城出发向东,过了草庙镇不远,有个很大的村子,叫通海。这里有年重新修建的通海亭,还有那个通海古井“通到大海”的传说。传说,还得从古汴河——也就是当地人说的老濉河岸边的那口古井说起。多年前,通海原名叫“青龙镇”。有一年夏天,在青龙镇北的老濉河岸边,突然就陷出了方圆一米多的土井,深无底。这个土井常年向外冒水,水质优良、甘甜可口。于是乎,老濉河有土井的消息就传开了,十里八村的人们都到这个土井里舀水喝,就连泗州城里的人都用瓦罐、水桶灌满井水,挑进城里烧水喝。民国初年,通海街那时还叫“青龙镇”。街上有个叫吴昌宣的,此人德高望重,乐善好施。他体谅村民经常来濉河岸边的井里挑水不便,就组织人用石块圈井。据说,当时圈井的时候,井里的水往上冒,影响圈井进度。吴昌宣便号召街上附近住户,每家出一床棉被填堵,并带头把自家的棉被抱来堵土井水。街坊邻居看到后,也都纷纷效仿。圈井成功后,几十床棉被一下子就被从土井里向外冒的水冲了上来。当时,围观的人见棉被冲出来,又见到从冒出的水中淌出了乌龙、鱼虾等海里的东西,就信口说:“这土井通海啊。”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着。领头的吴昌宣就说:“以后我们这个青龙镇就叫通海镇吧。”直到现在,人们一直沿用“通海”这个名称,通海已与地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沧海桑田。这口通海的土井,已在老濉河两次清淤拓宽之后,“消失”在河床里了。村内几位50多岁的村民告诉记者,大约30年前还曾见到这个井,还曾喝过井里的水,确实甘甜可口。已经80岁高龄的村民包开复,在讲述昔日繁华青龙镇的时候依旧满脸自豪。老人告诉记者,一辈辈传下来的说法是,早在北宋年间就有了青龙镇。青龙镇的形成是依托运河的航运。最早,是包姓和陈姓的两位先人到此地开设旅馆。慢慢的,这里汇聚人口,形成了漕运要地。后来,随着运河的兴废,这里也渐渐趋于平静了。(文/图范迪)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646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