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遇六大贵人,其中3个知己,从大将到元

作者:相忘于江湖

战神粟裕是解放战争最大的惊喜,用多少形容词来称赞都不为过。

年大授衔,被主席誉为淮海战役立下“第一功”的粟裕,解放战争歼敌无数,却没评上元帅。虽然位列十大将之首,但还是成为许多军迷和拥趸心中的意难平。

专注于打仗和军事业务的粟裕,在成长过程中得到诸多贵人、伯乐和知己的扶持、提携和关照,但不可否认的是,粟裕将军专注于打仗,对人情世故和上下级关系的处理并不擅长,这也是第一大将迈向元帅的一大影响因素。

粟裕大将

粟裕出生于年,和林总、萧克、宋时轮等同龄。

在粟裕的军事生涯中,遇到的第一个贵人,就是“北伐名将”叶挺。

年5月,在革命最低潮时,20岁的粟裕加入国民革命军24师教导队,担任学员队班长。应该说,粟裕在年长11岁的11军副军长兼24师师长叶挺面前,完全是初出茅庐的“小白”。

粟裕作为南昌起义总指挥部的警卫班长,和叶挺并没有太多交集,但是“铁军”毕竟是我方创建的第一支革命武装。粟裕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将,刚参加革命就加入“铁军”,是其关键的起点。

粟裕遇到的第二个贵人,是出生在四川仪陇的“滇军名将”朱德。

南昌起义军在三河坝分兵后遭遇挫折,朱老总率领余人转战赣西、粤北和湘南,这余人队伍里除了陈毅、参谋长王尔琢,还有营长陈赓、连长林彪和班长粟裕。他们和黄克诚、萧克、陈光、杨得志、耿飚、伍中豪等一起,于湘南暴动后上了井冈山。

朱老总对粟裕的指挥能力很有发言权,曾多次赞誉粟裕仗打得好。

在红军时期,粟裕由于安静内敛的个性,一度默默无闻,无论是朱老总还是主席,一开始并没有注意到青年粟裕的特别过人之处,所以粟裕当时的升迁比林总慢了不少。七溪岭战斗,粟裕俘虏上百白军。朱老总称其为“青年战术家”,后来还说“我老了,还有粟裕接班”,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朱德与华野干部

粟裕第三个贵人,同时也是知己:“当代孙武”刘伯承。

年11月粟裕从红4军参谋长调任红军学校学员连连长。此时校长是何长工,第二年1月,校长换成了从上海转移到苏区的刘伯承。当25岁的“战神”粟裕遇到40岁的“军神”刘伯承,注定了一段不平凡的师生之谊,虽然只有短短1个多月。

年2月,由于前线吃紧,粟裕调回红4军任参谋长。

刘伯承和粟裕都是纯粹的军人,一直惺惺相惜。从长征分别到年淮海战役再次见面,中间隔了差不多17年,但是刘帅对粟裕的赏识从来都是发自内心的。年9月开会期间,刘帅更是主动向记者介绍,粟裕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是战略家”。

而《人民日报》报道这件事时,为慎重起见,在“最优秀的将领”后面,加了“之一”。

粟裕的第四个贵人,另外一个知己: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

年10月,粟裕升任林彪红一军团教导师政委。第二年2月,升任红11军参谋长,在随后的东陂、草台冈,红11军伪装主力创造了歼敌机会,这也是被朱老总盛赞的战术制胜案例。

粟裕和林总后来的直接交往并不多,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也无交集,但两大战神一直惺惺相惜,林总曾经称赞粟裕“净打神仙仗”,而粟裕被主席点将攻台时,首先想到“让刘伯承或林彪其中之一”坐镇指挥。

从刘、林在粟裕心目中的位置来看,以及陈毅和粟裕的“黄金搭档”关系,这3位开国元帅堪称粟裕的“知己”。

二野、三野指挥员合影

红军时期,林总、粟裕的级别有差距,但并非不可逾越。

真正影响粟裕进步的,还是因为遇到不默契的“怨档”:乐少华。年10月,26岁的粟裕任红7军团参谋长长,军团长是21岁的“天才战将”寻淮洲,与粟裕一见如故。但军事最后决定权的是政委乐少华,和寻淮洲、粟裕不对付,乐少华的掣肘,对红7军团的影响很大。

年7月,红7军团改编为抗日先遣队,11月进入闽浙赣边苏区后,和红10军团合编为新红10军团,粟裕任参谋长。军团长是刘畴西,寻淮洲任红19师师长。但是在谭家桥、怀玉山,红10军团遭遇失败。幸存余人整编为挺进师,粟裕任师长,刘英任政委。

粟裕和刘英的搭档也不顺畅,刘英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但工作风格有些极端。

刘英派粟裕逮捕叶飞的“南阳事件”,让粟裕与叶飞产生了隔阂,粟裕和刘英也因为不好合作,各自打游击。年1月,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刘英坚持游击战,不幸于年牺牲。

粟裕(左三)在上海入城式上

新四军时期,粟裕遇到人生第五个贵人,同样是他的知己:陈毅。

年3月,粟裕和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开赴皖南,编入新四军二支队,粟裕任副司令员,司令员是老资格的张鼎丞。此时陈毅、张云逸、高敬亭分别担任一、三、四支队司令员。

粟裕和陈毅第一次搭档,是在年8月,为执行“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战略,新四军组建了江南指挥部,陈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挥。年7月,改称苏北指挥部,陈毅、粟裕转战苏北,在黄桥、曹甸配合默契,大获全胜。

年2月,新四军在皖南事变后重建军部,陈毅任代军长,粟裕成为第1师师长,重点在苏中根据地。粟裕和陈毅共事一直到年10月,“黄花塘事件”后,陈毅离开新四军到延安参加整风。粟裕则一直战斗在苏中、浙江天目山等地。

解放战争时期,粟裕遇到最大的贵人和伯乐:主席。

年6月,粟裕的华中野战军和陈毅的山东野战军独立战斗。但是,陈毅、宋时轮的山野初战不利,在泗县等地失利。而粟裕苏中七战七捷,开始了神奇的表演,也引起了主席的瞩目。9月,延安电令山野和华中部队整编为华东野战军。

年底鲁南战役,粟裕和陈毅第一次合作。在此之前,粟裕的黄金搭档是“谭老板”谭震林,而鲁南战役歼敌3万余人开启了粟裕和陈毅搭档的序幕。随后,莱芜战役歼敌5.6万人,孟良崮战役歼敌3.2万人。随后,又出现了南麻、临朐的两战不利。

随后,华野七月分兵,配合刘邓大军南下大别山。鉴于粟裕的战略眼光,年豫东、济南战役以后,主席将陈毅调任中野副司令员,放手让粟裕指挥华野50万大军发起淮海战役全力一搏。

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我军60万战胜敌军80万歼敌55.5万人,长江以北门户大开,为进军江南打下了基础。解放战争,华野歼敌数量位列五大野战军之首,主席慧眼识珠是其中的关键。

洪学智、萧华、粟裕、陈赓

如果按解放战争的辉煌战绩,粟裕完全可以授元帅。

但是,粟裕在红军时期和抗战时期的资历略显单薄,如果解放全中国和抗美援朝两件大事,粟裕能够完成其中之一,那么大概率会授元帅,但抗美援朝的爆发,推迟了攻台的步伐。

没有了攻台任务的粟裕,建国初期进入和平建设,又有“一外一内”两件大事,影响了从开国大将走向开国元帅的步伐:第一个是无缘抗美援朝,第二个是总参工作沟通协调的三次失误。

抗美援朝是解放初期最大的挑战,而林总和粟裕都因为身体,退出了领兵出征的名单,最终彭大将军率队出征,在三八线向世界证明了志愿军陆战“天下无敌”的神话不是吹的。

但是,粟裕在总参时,与代总长聂帅和回国后的防长彭总,在工作沟通中不太顺畅。以至于年,粟裕还被单独拿出来说事,“风头”盖过了“教条主义”的刘帅。

粟裕被批,有“三大罪证”:一是“空军入闽”没有请示上级;二是私自向苏军要总参和国防部工作的分工;三是不尊重聂、彭等老帅。实际上说到底,这几件事都是和上级的沟通协调出了问题。

当然,如果抛开外界因素的影响,作为开国第一大将的粟裕,其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和无数经典案例,仍然是我军战史不可复制的经典,而粟裕的成功,也离不开人民军队这个大熔炉的平台。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529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